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福州》
分享

“习书记为福州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习近平在福州(五)

2019年12月20日09:36    来源:学习时报

采访对象:方庆云,1936年1月生,福建闽侯人。1983年12月任长乐县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1987年10月任福州市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1988年3月兼任市纪委书记。1993年2月任福州市委副书记。1995年9月任市委正厅级巡视员。1996年退休。

采访组:邱然 陈思 黄珊

采访日期:2019年6月6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方庆云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您一直都是班子成员。请您谈谈他初到福州任职时的情况。

方庆云:1990年4月22日,这是习书记到福州市就任市委书记的第一天,他还没来得及去办公室,就直接到福州一个消防训练基地观摩消防演示。我当时是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也在演示现场。我就和习书记彼此打了招呼,简单聊了几句。观摩中间,因有突发性事件告知我,我就赶去现场处理了,这就是我和习书记匆匆的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上午,召开四套领导班子见面会,习书记和大家见面熟悉一下,有关同志简单介绍了情况。下午,在市委礼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区县及各部门领导都来了,习书记与大家见面并作了讲话,他表示要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努力,把福州建设得更好。我正式向习书记汇报工作是在5月10日晚上7点到10点,那天我主要汇报了个人的工作以及我分管各部门的基本情况,让习书记更全面地了解福州政法工作。习书记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

汇报之后,我说:习书记,您到福州来,我会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您做好各项工作。习书记说:“作为省会城市,福州的工作做得好坏,对福建全省都有很大影响。我下决心把福州的工作做好,能够在全省起一个带头的作用,但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具体怎么做,怎么抓,我还要花一点时间搞搞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再召开会议,征求大家意见,制定规划。”

习书记真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工作的,上任之后就下基层搞调研了。他主要带了办公厅的同志一起去,然后根据调研的重点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比如,到农村调研,就带农村、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工厂调研,就带工业、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习书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听取领导干部的工作汇报,这样,该地区或部门有什么想法、思路,当前做什么、今后做什么,他就有了一个全盘了解。接下来,习书记会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工作意见。汇报中符合中央精神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他会支持;值得商榷的或不明晰的设想和规划,他也会指出来请大家注意,并进行研究讨论;工作中有什么困难,面临什么问题,他也鼓励大家尽量都讲出来,然后再研究如何解决。

习书记到我分管的纪委、政法部门包括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调研,我都会陪同他。在习书记专门安排时间到纪委调研时,我把当前工作情况、重点工作、新的想法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都向他作了汇报。当时纪委的办公空间紧张,只有三四间办公室,工作条件比较差,十几个人挤在一起,连会议室都没有,这个问题拖了很久。有一次,中央纪委的领导来,我们只好把办公桌全拼起来,拼成一个临时的会议室开会。习书记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帮助我们解决了办公室问题。

在习书记上任之初,调研工作花了他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广泛了解各地各领域情况,悉心听取大家意见,对福州市的了解逐渐加深。同时,他也经常加班加点完成市委的日常工作,有什么请示、汇报,我们随时都可以找他请教。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倡导什么样的工作作风?

方庆云:习书记到福州任职后,着手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当时福州市机关存在纪律涣散、办事拖拉等现象,基层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对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制约和干扰。习书记上任后,针对作风问题开展整顿,直截了当提出问题,要求从上到下各个部门加以重视,解决问题,改变作风,抓好落实,尤其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习书记亲自督促各层级各部门改变工作作风。如果有做不到“马上就办”的,或做得不到位的,他会要求限期整改。在习书记督促下,机关作风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比较大的好转,并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督促不断加强,逐渐做到了高效、廉洁,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习书记为了促进机关提高办事效率,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开创了“一栋楼办公”的先河。他在调研中了解到,老百姓或企业办事很不容易,往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今天去这里盖章,明天去那里办手续,往往是精疲力尽了还没办好、没办完。比如,创业者想要办个公司,基本上要跑遍全城,盖几十个印章。这种情况下,群众办事不但非常不便,而且阻碍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习书记提出在福州市建一栋办公大楼,让老百姓办事需要接触到的部门都在大楼里面派驻一个窗口,比如农业、卫生、政法、工商、民政等各个部门都有派驻。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群众办事时间。在习书记的规划下,市委、市政府还给各部门提出硬性规定。比如,其中有一条:如果群众办事的手续不全,必须一次性告知群众需要补什么,让一次性补清楚,这样群众第二次再来,就能把事办好,避免反复跑路。现在,这个“一栋楼办公”的规模更大了,而且很好继承了以前的传统。

在习书记看来,转变机关作风、为群众办实事才是正道,因此他在工作当中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那些为了追求荣誉而搞的“花架子”,他是根本看不上的,自己更是从来不搞。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年,全国开展省会城市卫生大检查,各个城市都希望能评上先进,福州市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市里就开始为了“应考”而琢磨一些“门道”。比如,检查组会在食品库、粮库等特定范围检查是否有老鼠出没的情况,在窗口等处撒上白色粉末,第二天再来检查有没有老鼠的痕迹。为应付检查,有的单位就找来猫,放在待检的房间里,这样老鼠就不敢出来了,第二天检查之前再把猫拿走。习书记了解情况后说: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有的卫生条件比较差的饮食业,为了应付检查,采取停业关门的做法,看起来干净利落,检查组走了再开门,这样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次评不上先进也没有关系,要承认自己有差距,今后努力就是了。习书记还说,我们福州市脏乱差的现象还很多,接下来进一步把基础工作做好,道路、管道一点一点梳理弄清楚。我们还有好多设施跟不上,要继续投资、持续改进。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先进,而是真正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他经常提醒大家:“打铁必须自身硬。”那一年,福州虽然没有评上先进,但是习书记实事求是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们。接下来,我们把精力用在卫生工作上面,福州的市容和卫生得到持续改善,逐渐形成今天的美丽福州。

采访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其实,他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请您谈谈他在福州工作期间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方庆云:习书记到福州任职之初,就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他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避免由小错酿成大错。根据习书记的要求,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打招呼”警示制度。针对社会群众举报某些领导干部有不正之风问题但又不具备立案审查条件,我们主动找被举报人谈话,直接向有关人员打招呼,提示有人反映你有不正之风问题,有则主动改正,以后不要再犯了。如果有错不改,继续再犯,构成违纪的,我们就要重点进行查处,该处分的处分,构成犯罪的该法办的法办。

在这样一种制度下,我们既及时对群众举报作出了反应,又及时警示干部、挽救干部,避免给工作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这样的干部也会纳入我们的视线,无论他将来作风是否变好了,我们都有掌握,组织上心中有数。习书记关心支持纪检部门这个“打招呼”警示制度,这一制度一直运行效果很好,避免了很多干部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当时,中央纪委领导到福州检查工作听取汇报后,也感到这个做法很好,表示肯定和支持。现在中央纪委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谈话提醒、约谈函询,对一般违纪问题、严重违纪问题、严重违纪且涉嫌违法的,再分别依法依纪处理,体现的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干部的严管厚爱。

习书记注重对干部的教育。他表示,抓好党风,教育为主,要求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不要犯错误。遵章守法首先要学章学法、知章知法。针对习书记提出的要求,我们开展了福州纪检工作知识竞赛,把党章、条例、法规等精华的东西整理出来,发到基层,让广大党员学习,在普遍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党风廉政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1年6月15日,在习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福州办了一个党风廉政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办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展览会展示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成果,对广大干部是很好的警示教育。习书记亲自参加这个展览会的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纠正不正之风,不得以权谋私,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风廉政展览会为期一个多月,还分别到平潭等县市展出,反响很好,参观人数达5万多人次。

在查一些具体案件的时候,我们也得到习书记的大力支持。有时候,案件的调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点困难,比如处级以上市管干部是重点对象,需要查处的都要专门汇报,习书记都会及时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并对如何做好查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查处案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在查处过程中,遇有困难和阻力,我们都随时向习书记请示汇报,他都会给我们提供支持。同时,他还反复强调:调查必须依法合规,逻辑严密,我们固然不要放过一个坏人,但也千万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请您谈谈他关心群众的事例。

方庆云:习书记在福州任职期间,处处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以“关注民生”为基础的。比如,抓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