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09:16 来源:《光明日报》
长达千米的港岸线上,空无一人,大型机器人高效流畅地抓取集装箱,全自动码头导引车来去自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充满科技感的这一切,就算是对未来科技有所了解的人,都深受震撼。而实现从无到有、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中国虽是港口大国,但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赴外国学习核心技术却遭各种以“保密”为由的防备与壁垒,既然如此,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下定决心自己干。无资料、无外援、无经验,没有吓退他们;时间与资金压力巨大,没有压垮他们;试验中的失败以及“大家”“小家”的情感撕扯,没有动摇他们。这支青岛港“土生土长”的创新团队,历经多年探索,成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架构起了中国“智慧港口”,填补了中国在全自动化码头方面的空白。
张连钢们如此拼命,自然是为了向世界同行证明“我也能行”“中国也能行”,一如“深探”只为祖国的黄大年,一如极致“燃烧”的南仁东等。他们所展现出的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值得更多人学习。
写在青岛港“智慧高地”的建设故事,被认为是“振超精神”在新时代的践行版本。21世纪初,同是青岛港员工的许振超苦练技术,琢磨出一套集装箱装卸绝活,创造了“前自动化”时代的效率纪录。从许振超到张连钢,我们能看到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绝不服输的精神传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