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及中國政府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2025年08月28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谷壽夫被押往刑場。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沈陽審判戰犯。 |
![]() |
市民在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觀“正義審判——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史實特展”。 |
二戰結束后,同盟國在日本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根據國際法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4月29日,東條英機等28名甲級戰犯被正式起訴。審判至1948年11月12日結束,前后持續兩年半之久。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等7名戰犯被判處絞刑,16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同一時期,國民政府與聯合國戰爭犯罪審查委員會遠東及太平洋分會組成戰爭犯罪處理委員會,並相繼設立保定、東北、南京、廣州、濟南等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從1945年末至1947年12月底,各軍事法庭共受理日本戰犯案件2435件,經國民政府國防部核定判處死刑的110件。涉及的日本戰犯包括南京大屠殺主犯之一、日軍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南京大屠殺時舉行殺人競賽的野田毅、向井敏明等人。這些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最終在南京被槍決。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日本侵華戰爭罪犯的正義審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根據1956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犯罪分子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分別於沈陽、太原開庭,一些戰犯分別被判處8年至20年有期徒刑。
遭受日本侵略的其他各國,也相繼在伯力、新加坡、馬尼拉等地成立軍事法庭,對乙級和丙級日本戰犯進行審判。據統計,被同盟國起訴的各類日本戰犯總數為5423人,被判刑者4226人,其中被判死刑者941人。
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使發動侵略戰爭、雙手沾滿各國人民鮮血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處,把戰爭罪犯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本報記者徐雷鵬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12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