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宋公碑”:一心為民的歷史見証

趙佔豪

2025年06月29日08:15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宋公碑”:一心為民的歷史見証

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有一塊漢白玉石碑,它是國家二級文物“宋公紀功碑”,簡稱“宋公碑”。宋公碑碑長196厘米、寬61厘米、厚12厘米,碑文共570余字,是抗戰時期阜寧民眾為紀念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宋乃德而立,記載了修堤的艱難歷程及宋乃德舍己為民的感人事跡,表達了廣大民眾對共產黨、新四軍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信賴和愛戴之情,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一心為民、造福百姓的生動歷史見証。

千百年來,江蘇鹽城沿海一帶的人民飽受海嘯之苦。阜寧縣東北地區瀕臨黃海,頻發的海嘯給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1939年8月30日發生的海嘯造成近萬人死亡。海嘯發生后,當地進步士紳向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呼吁修堤。經多方努力,韓德勤核准修堤,明令撥款20萬元,但幾經克扣,堤工費僅剩11萬元。所修海堤敷衍了事,修成的第二年就在海浪沖刷下潰決崩塌。

1940年10月,黃克誠率領八路軍第五縱隊(后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南下解放阜寧縣境。同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八路軍第五縱隊供給部部長宋乃德被任命為縣長。宋乃德決心重新修筑海堤,幫助群眾戰勝海患。這一想法得到華中地區黨和新四軍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