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5年06月09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隻需要把在讀証明寄到村委會,沒別的?”放下電話,趙紅英有點將信將疑。
趙紅英家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雨露白族鄉后甸村,去年考上職校,申請了“雨露計劃”補助。填申請表、開在校証明,復印身份証、社保卡,村委會還要出具核實書。村上收齊表格,再報到鄉裡,等縣教體局、農業農村局完成審批,“前前后后等了1個月,學期眼瞅著都過半了。”
今年不一樣,申請表拍照上傳,線上審批,一周就辦完。
“多虧了‘雲表通’!”后甸村村委會副主任趙紅蘭說。
去年9月,南華縣入選雲南省委組織部會同雲南省數據局開展的數據賦能“雲表通”試點,實現“基層數據一次填報、高頻報表一庫生成”。
以前的表,這個局要完那個局要,這個科室要完那個科室要……“剛在群眾家的火塘邊坐下,那邊催報表的電話就來了!”趙紅蘭說。
“上面一張嘴,下面跑斷腿。”南華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董學瑞分析,“催急了,基層數據質量不容樂觀:越著急,估計的比例越高。”
填表少了,是最直觀的變化。“村干部每周平均報表由21次降到了1次!”趙紅蘭說。
借助“雲表通”系統,南華縣整合報表數量和填寫項目,將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