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艷 李 欣
2025年05月18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櫃中,陳列著一枚褪色的布質臂章。長9厘米,寬6厘米,正面以藍色方框為底,手書楷體“八路”及年份,背面印有“盡忠職務、嚴守紀律、實行主義、完成革命”字樣,落款為“西安寶華新制”。這枚臂章的主人是時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
為什麼叫八路軍?這還得從國共合作、共同抗日說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亡之際,國民黨當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兩黨摒棄前嫌、共御外侮。同年8月,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在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兩把菜刀鬧革命”、參與領導南昌起義的賀龍被任命為第120師師長。這枚臂章正是八路軍改編初期統一配發的標識,方寸之間,見証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歷史風雲。
改編后的八路軍名義上隸屬國民政府,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採取獨立自主的作戰原則,保持了紅軍的光榮傳統和人民軍隊本色。1937年9月,賀龍率第120師主力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以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在雁門關等地襲擊日軍。1938年3月,賀龍指揮部隊採取斷敵補給、迫敵出逃、於運動中殲滅敵人等戰法,殲敵1500余人,先后收復了7座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賀龍又於1939年1月率部挺進冀中平原,粉碎了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連續圍攻,一個月內四戰四捷,令敵人聞風喪膽。日軍把賀龍視為嚴重威脅,決心將其剿滅。於是,在1939年4月23日,日軍吉田大隊開始“掃蕩”河間縣齊會地區。出發前,吉田特意命令部下盡量多攜帶彈藥,各種炮彈、手榴彈、擲彈筒裝了幾十輛大車。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賀龍提出,在平原地區要膽大心細,行動迅速,抓住戰機,主動進攻,採取“白天固守,夜間反擊,連續包圍,不斷殺傷,最后殲滅”的作戰方針。
戰斗打響后,日軍在頑強抗擊的八路軍面前毫無辦法,進攻屢屢受挫。惱羞成怒的吉田,下令施放毒氣彈。這時,賀龍正在齊會村北面的大朱村指揮戰斗。突然,日軍打過來幾發毒氣彈,有的就在賀龍附近爆炸了。頓時毒氣彌漫,賀龍與師司令部的20多人都中了毒,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淚流滿面。醫務人員趕來搶救,並要求賀龍立即離開。賀龍堅決不同意,休息片刻后又起身繼續指揮作戰。賀龍中毒不退、沉著指揮的壯舉,充分體現了臂章上“盡忠職務”的誓言,也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士氣。激戰至25日黃昏,八路軍共斃傷日軍700余人,繳獲山炮1門、輕重機槍20挺、步槍200余支,取得了平原游擊戰爭中以外線速決的進攻打殲滅戰的經驗。從此,冀中老百姓把八路軍稱為“神兵”。
20多年后,原八路軍第120師副官處處長杜世興將這枚珍藏已久的臂章捐贈給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臂章上的藍色墨跡雖已微微暈染,布面布滿褶皺,但所承載的信念卻歷久彌新,仿佛訴說著賀龍運籌帷幄的英姿,以及萬千八路軍將士用鮮血鑄就的抗戰功績。
(作者:徐 艷 李 欣 單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陸軍邊海防學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