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 萌
2017年09月29日07: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中部6省,地處中原腹地,水道縱橫、山巒疊嶂,是中國的“生態重地”。近年來,中部6省持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圖為俯瞰山西省永和縣黃河乾坤灣景區(9月6日攝)。 |
![]() |
俯瞰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CBD商業中心(9月2日攝)。 |
![]() |
正在進行裝載作業的湖北陽邏港集裝箱碼頭(4月1日攝)。 |
![]() |
7月5日,滿載4700噸貨物的越南籍“海豚15”號貨輪,自印尼布敦島布通港抵達安徽馬鞍山鄭蒲港,這標志著鄭蒲港碼頭正式對外籍輪船開放。 |
中部,是中國的人口大區、中原腹地。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中部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更是一個與行政區劃相聯系的區域概念,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中部6省承東啟西、接南進北,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共十八大以來,這片黃河與長江串聯起來的古老土地,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在崛起發展中展示新姿、闖出新路。
經濟發展新動能
登高俯瞰,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新港大道西側,一排排廠房與研發大樓鱗次櫛比。藍頂紅牆下,藏著一個手機“王國”。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麥田、棗園,如今,全球每7部手機就有1部產於此。2017年,河南手機產量突破2.5億部,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
民權縣,曾是河南最窮的地方之一,如今,這裡擁有萬寶、澳柯瑪、冰熊等知名品牌20余個,冰箱年產能達2000萬台,佔中國的十分之一﹔冷藏汽車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依靠建設高科技“冷谷”躍升為經濟強縣。
環顧中國廣袤中部,過去一提產業結構,6省都離不開鋼鐵、有色、煤炭、水泥等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成為中部6省必須破解的問題。
2016年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正式印發。中部定位從過去偏重傳統產業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等“三基地、一樞紐”,提升為先進制造業中心、新型城鎮化重點區等“一中心、四區”。在國家戰略牽引下,6省過剩產能加快出清,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
武漢,中國光谷。這裡的光電子產業已發展為世界級產業集群,代表中國在光通信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在光谷,仿佛能聽到經濟增長的拔節聲,平均每年新增一個千億元產業,一如滿大街的標語宣示:“武漢,每天不一樣!”
5年來,湖北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裝備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8.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3倍,光纖通信、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北斗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在全國前列……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6省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走出了一條全方位轉型升級之路。安徽合肥的“中國聲谷”、湖南株洲的“中國動力谷”、江西贛州的“中國稀金谷”,一批高新技術產業,正源源不斷為中部經濟發展集聚新動能。
創新紅利持續發力
天然氣明顯比水煤氣貴,每平方米陶瓷燃料成本直接上升3元至3.5元,要換嗎?近年來,建筑陶瓷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很多企業被淘汰出局。作為江西最大建筑陶瓷生產商,和美陶瓷總經理施少剛卻不擔心天然氣價格。
原來,江西省天然氣有限公司、江西港華天然氣有限公司和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在去年達成了江西首份供用氣“一企一策”三方協議。和美陶瓷在保証完成協議用氣量的基礎上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