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4日09:56 來源:光明日報
北大未名湖和博雅塔。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北大的足跡】
編者按
2012年11月,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體亮相,習近平總書記以“十個更好”回應人民關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顯。中國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帶給人民對美好生活更為真切的信心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本報《砥礪奮進的五年·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刊》今天刊出,首先以高等教育為主題,每期聚焦一所大學,報道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領域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奮力前行的實踐、成就和足跡。敬請關注。
對北京大學來說,2012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年,北大也召開了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戰略,這與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在時間節點上相契合:北大要在建校150周年前后,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力爭走在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自此,北大人有了新的夢想,開始了新的征程。五年來,燕園肩負著時代的使命,每一天都有新變化。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年學子價值觀養成教育更加扎實
五萬人的北大夢匯入了中國夢,四萬青年學子是筑夢的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燕園學子,十八大以來,他寫信殷殷叮囑,親臨北大諄諄教導:
2013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鼓勵他們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2014年“五四”青年節,總書記來到北大,語重心長地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
從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班田野實習期間“把臨時黨支部建在考古工地上”開始,北大的臨時黨支部已蔚為大觀,成為黨建工作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北大研究生支教團無論走到彩雲之南、青海湖畔還是天山腳下,人在哪裡黨支部就建在哪裡。北大外國語學院海外黨小組,遠隔重洋,視頻連線,組織理論學習。
“黨建工作是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保駕護航。”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說。
思政工作在課堂,如何春風化雨?北大創造性地設計了新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由北大名師輪流解讀闡釋核心價值觀。
北大校園就是育人的大課堂。在這裡,向來不缺乏榜樣的力量。這幾年中,李小凡、劉浦江、王海燕等逝去的先師,既是學問之師,也是品行之師。
校園傳承著精神,隻要它在,北大精神就在,陣地就在。2013年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協同創新中心落戶北大,此后《馬藏》(馬克思主義經典與文獻的搜集、編纂與出版——編者注)工程啟動、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大召開,薪火相傳的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傳統,是北大陣地堅實的保障。
辦世界一流大學,建立有中國特色、北大風格的教育體系更加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時的師生座談會上說,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
北大一直在進行中國特色育人道路的探索,五年來,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這一探索更加自覺。
元培學院,是北大本科改革的實驗先鋒。2014級的劉波同學,是元培學院設立的“整合科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他的專業課來自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多個院系,為的是能給他更大的選擇空間,接受全面的通識教育。
元培學院之外,北大也進行了跨學科人才培養項目的嘗試,哲學系2012級的陳高源同學,是“古典語文學”項目的本科生,這個由文史哲等8個院系共同設立的項目,目的就是要打破院系壁壘,培養人文基礎學科的拔尖學生。
多個院系共同設立一個專業、一個項目、共開一門課,這在國內也許隻有北大能開先河。正如林建華校長所說,我們就是要建立有中國特色、北大風格的教育體系。
小班教學也是北大的特色嘗試,2013從實驗走向鋪開,一線名師走進教室,教學方式從“一言堂”講授轉向“圓桌討論”,學生反響強烈。北大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培養質量持續提高,十幾年間,北大的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總數一直居全國榜首。
北大認識到,隻有在不斷的改革探索中,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國特色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
各類人才的智慧充分發揮,科學研究實力和活力全新迸發
今年8月10日,《自然》雜志公布了2017年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總數,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而北京大學在中國高校中名列第一,展示了北大自然科學的研究實力與影響力。
在最新的全球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泰晤士高等教育》等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中,北大穩居世界前列。
科研水平的提升,吸引了海外學者的回歸,北大校友、美國科學院院士謝曉亮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謝曉亮參與的北大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人類單個卵細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組測序。這是裡程碑式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謝曉亮實驗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