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尤良英和她的維吾爾族弟弟

2015年09月16日18:4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尤良英和她的維吾爾族弟弟

尤良英和麥麥提說話,旁人看來特別有意思。

尤良英對別人說話,是“川普”,又快又急,帶點重慶口音。

唯獨對麥麥提說話,一轉就變成了地道的重慶話,夾雜著時時蹦出來的維吾爾語單詞。麥麥提也操著濃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話,維吾爾語也間歇出現。

幾乎沒有一個字發音相同。

這是兩人獨有的語言體系。

漢族人聽了他們倆說話,搖頭:聽不懂。

維吾爾族人也搖頭。

但兩個人竟能交流自如,毫無障礙。說到高興處,尤良英張開嘴巴哈哈大笑,麥麥提的眼睛瞇成了兩道小彎彎。

尤良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阿拉爾市十三團十一連一名職工,女,漢族。

麥麥提,全名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木奎拉鄉達裡格村村民,男,維吾爾族。

兩個人的家,隔著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

“收賬”

10年前,尤良英連拖拉帶比劃,將路上偶遇的麥麥提招回家,成為全連第一家使用維吾爾族工人的承包戶。

新疆的棉花產量,佔全國產量的60%。每年秋季棉花成熟,在農戶自己無法完成採摘收獲任務的情況下,需要招收很多外來人員共同參與。

這是新疆獨有的現象。

這些工人有個好聽的名字——拾花工。

麥麥提就是尤良英家的拾花工。

第二年,尤良英第一次去了麥麥提家。用她的話說,是為了“收賬”。

之前,尤良英接到了麥麥提的電話。她依稀記得那個曾為她家拾花的維吾爾族工人,卻連長相和名字都有點模糊。

十年后,尤良英仍然記得那個電話,看到別人用文藝演出的形式表現這一段,她在台下小聲嘀咕:“不對,當時他是哭腔。”

當時的麥麥提站在和田的醫院裡打電話,幫忙撥通的醫生告訴尤良英,這個維吾爾族大男人躲在角落裡落淚,左邊一個娃娃,右邊一個娃娃。

手術室裡躺著大出血的老婆,麥麥提已經借遍了所有的親友。

拾花工與雇主的關系,已經隨當年產棉季節的結束而結束。但尤良英過不去良心的坎:那是一條人命啊。

她背著家人借給麥麥提1萬塊錢。尤良英家當年三分之一的收入。

尤良英的錢也不是容易來的,每一分錢都從棉桃中扒拉出來。她安慰自己,知道他家在哪,錢就跑不掉。

新疆好大,尤良英到麥麥提家,坐了兩天的汽車。

輾轉兩天終於到了麥麥提家,尤良英的心涼了半截。

舊房子,楊樹枝和黃泥糊成的牆。

麥麥提的父母、妻子都有重病,妻子姐姐家連同麥麥提家共7個孩子要撫養。

尤良英回憶說,“整個家當還值不了100塊錢,我的一萬塊錢肯定是打水漂了。”

她先被貧困驚呆了。然后又被熱情驚呆了。

麥麥提從大半個村裡借來面、肉做成馕和烤肉,尤良英面前擺了一堆“眾籌”的最好吃食,村民們圍著尤良英跳起了維吾爾族的舞蹈麥西來甫。

麥麥提3歲的女兒光著腳站在一邊,捧著塊光光的骨頭吮著,眼神片刻不離那堆烤肉﹔另兩個孩子抓個土豆,遠遠地吃著,小眼睛們也盯著那堆香噴噴的肉。

當媽的人,怎麼能看不懂那樣的眼神?

再香的肉,尤良英也咽不下去了。

尤良英受過苦。在她印象裡,天上雨下多大,她家屋裡就下多大。

12歲那年的大年初二,父親去世,僅留下2公斤稻谷。年幼的她借了米和油,給父親辦了喪事。

一個趕集日,尤良英和弟弟一直站在路邊,等著母親。時隔多年,尤良英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恐懼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