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爍
2017年10月21日05: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圖①:“尋找工匠精神”系列舞台劇、遼寧人民劇院經典劇目《祖傳秘方》在台灣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演出。 |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0月20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三場集體採訪,主題為“文化發展開創新局面”。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中央電視台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西亞非地區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等黨代表現場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從高原邁向高峰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有無改變呢?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之后,廣大戲劇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成為一種風氣。”宋寶珍舉例說,中國國家話劇院有位年輕編導,為創作一台反映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的戲劇,曾去西藏近20次。“我們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話劇發展時期,我對將來中國話劇舞台上產生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偉大史詩性作品很有信心。”宋寶珍說。孟廣祿也介紹,這幾年,戲曲人下基層、進校園,有責任、有擔當、有理想、有夢想,讓好的戲曲唱得響、站得住、留得下。
作為媒體,如何在保持主流、權威、公信力的前提下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節目應既有筋骨、又有溫度、更有正氣,緊扣時代主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觀眾們感受到真善美。”王小節舉例說,央視前不久連續推出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巡視利劍》等7部大型專題紀錄片,觀眾人數近10億人次,正是用真心、動真情的結果。
講好中國故事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那麼,如何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更好地講好中國故